查看原文
其他

【转需】怎样回短信更容易找对象?心理学研究:不要秒回!

环球科学 语标 2021-03-17

制图:DANIEL FISHEL/Nautilus


许多人每天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收发手机信息,以怎样的速度回复信息都要经过重重考虑。而对于收短信的人来说,很久没有收到回应则可能会焦虑不堪。但是,这其中的心理学机制或许能被应用在恋爱中,参透其中的机制或许能帮助你增加恋爱成功率。


撰文丨Aziz Ansari 

翻译丨王语嫣

编辑丨杨心舟


几年前我生命中曾出现过一个女人,就称呼她为塔尼娅吧。我们曾在洛杉矶共度一晚。当时我们一起参加一个生日聚会,结束的时候她说可以把我送回家。我们之前聊得很开心,也稍微互撩了一下,所以我就问她要不要来我家里喝一杯。回到我家时,我做了两杯鸡尾酒,放上唱片,然后我们谈笑聊天。一切感觉都很好,这段关系看来很有希望发展下去。


在那之后,我仍想再次见到塔尼娅,所以就面临一个大家都经常遇到的问题:我应该怎么跟她联系?打电话吗?发信息吗?发facebook私信吗?应该迂回一些吗?


最终我决定给她发短信,因为她好像经常用手机发短信。为了让自己显得不那么急不可待,我还等了几天才联系她。我们约会当天晚上正在听Beach House乐队的音乐,而碰巧Beach House那个星期正好在洛杉矶表演。这个时候给她发短信,看上去非常完美。


以下是我发的信息:


“嘿——不知道你现在有没有去纽约。Beach House今天晚上和明天正好在Wiltern剧院有表演,你想去吗?我们可以问一下,说不定他们能让你表演The Motto呢?”


我自认为这是一个合理而又礼貌的请求,并且还含有一些只有我们才能懂的幽默。(塔尼娅那天晚上在生日会上唱了歌手Drake的The Motto,而且几乎能记下所有歌词。)


几分钟过去,我的信息状态变成了“已读”。我的心跳几乎停止了。接下来,就是我面对现实的时间。我绷紧神经,看着手机上显示着吊人胃口的“对方正在输入中”,这种感觉就像在手机上体验过山车缓慢爬升到最高点。然而片刻之后,这几个字消失了。塔尼娅再没有给出任何回应。


我开始焦虑不安,究竟发生了什么?几分钟过去了,仍然没有新消息。十五分钟过去,还是什么都没有。我的心态逐渐由自信转向怀疑。一个小时,两个小时,三个小时过去了,依旧什么都没有。我心中开始产生和蔓延着轻微的慌乱感,我盯着我发出去的信息,一开始我还信心满满,但现在我却忍不住胡思乱想。


于是我内心开始自责:我真是太傻了!我应该打有两个y的“Heyy”,而不是“Hey”!我问的问题太多了,我当时在想什么那?阿兹(Aziz,作者本人),你到底怎么回事?


然后我意识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:如果这件事发生在20年或10年以前,我根本不会像现在这么抓狂。我像疯了一样,每隔几分钟就查看一下手机,大脑一直产生着惊慌、委屈和愤怒等各种感觉,而仅仅就因为没有收到回信。



令人焦虑的短信


现代社会的恋情总是使人压力倍增——尤其是在发信息的时候。发信息已经成为了约人出来的新标准方式。2010年的时候,只有10%的年轻人会发短信约人出来,这个数字在2013增长到了32%。越来越多的人会有这样的经历:充满内心戏地独自坐在那盯着手机。


图片来源:pixabay


因此我决定研究一下这个问题,从我自己开始,我作为一名演员无法独自解决这个问题,因此我找到了纽约大学的社会学家埃里克·克里南伯格一起合作研究。我们在2013到2014年间开展了很多社会实验项目,包括小组座谈会,面向全球的采访,也访问了一些研究现代社会恋情的社会学专家。从中我们对恋爱社会学有了很大的认知,其中也包括发短信。


说起发短信,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,当你收到别人的短信后,等多长时间回复是最合适的?有些人认为用对方回复时间的两倍回复他是最合适的(比如对方花了5分钟回复你,你就等10分钟这样)。这样一来你就占了上风,显得比对方更忙一点;还有些人认为稍微等几分钟回复,就足以证明你生活中有比手机更重要的事情了;有些人认为你可以用两倍时间法则,但是为了不那么死板,有时也可以秒回一下。有些人说1.25倍就是最合适的时间,有人说他们发现3分钟就正合适。还有些人厌倦了这种手段,认为及时回复就是最令人舒适的,而且也能展现出自信。


但是这些手段真的有用吗?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这么尝试呢?这些手段背后真的有什么心理学原理吗?



等待的力量


近几年来,行为科学家发现了一些机制,或许能解释为什么“等待”能显著影响人的思绪。首先要说的就是,秒回会使你的吸引力降低。迄今为止,心理学家已经开展了数百项实验,研究动物在不同条件下对奖励的反应。一项令人疑惑的发现是,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条件时,比如说,当动物无法预测按下操纵杆是否能得到食物时,它们对于奖励的兴趣会大大增加,同时多巴胺水平也会上升。


假如动物每次按下操纵杆都会有食物出现的话,那么动物按杆的频率就会越来越慢,因为它们知道不管什么时候去按那根杆,食物都会在那里等着它们。因此,如果把回信息看作是一种“奖励”,而你是一个秒回的人的话,对方就会认为你的回复理所应当,失去了作为“奖励”的价值。结果就是,对方感觉到并不是必须要回复你。


实际上,我们对信息交流和电话交流的预期是不一样的。在手机还没有普及的时候,大家多用电话进行交流,但人们即使几天内不通电话也不会担心。而短信交流却让我们更习惯于接收即时的回应。在我们的采访中,人们对短信回复的时间预期因人而异,但大都在十分钟到一小时之间,甚至有的要求马上收到回复。如果长时间收不到回复,我们就会感到难受。


图片来源:pixabay


娜塔莎·许尔是麻省理工大学的一名人类学家,专门研究赌博成瘾的机制,更具体地讲,研究那些沉迷于老虎机所带来的即时满足的人,来揭示他们身体和心理产生了哪些变化。我们在波士顿见面之后,她向我解释了赌博中不同类型的区别:和赛马、彩票这种需要等待结果的传统赌博方式不同,老虎机不需要任何等待时间,玩家立马就可以知道结果。


“一旦你开始习惯于这种即时反馈,你就无法再忍受等待了,”许尔说。她将短信类比成老虎机,因为它们都会让你产生对即时反馈的期待。“你和你喜欢却不是很熟悉的人发短信时,就像是玩老虎机,其中有许多的不确定性,期待,和焦虑。你的整个身体系统都想在渴望马上收到一条回复。而如果你没收到,你的大脑就开始难以忍受了。缺乏反馈以及不确定性会让你手足无措。”


许尔说,用手机发短信与在电话里留下语音信息是不同的。“从时间以及情绪上来讲,语音信息都更像是买彩票,”她解释说。“你知道你要等一段一时间才能知道结果,你并不期待对方马上回复,甚至还可以享受这个等待的过程。然而对于短信来讲,15分钟收不到回复就可以把你逼疯了。”


恋爱中的人们的确是能体会到这种短信所引起的焦虑。在我自己的恋爱中,尽管这是一段亲密而稳定的关系,我也经历过一些因为回短信不及时所导致的不愉快。举个例子:

 


在那20分钟的空缺里,我很确定她是生气了。她前面回复地都挺快的,而很长时间不回复就似乎意味着我做错了什么事情,比如应该先回宾馆之类的。

 


又一次,我问她有没有生气时,她没有回,我很确定她是生气了,不然为什么要等那么长时间才告诉我她没生气呢?所有这些我情绪和心情的变化都是由回短信的时间差异造成的。



单身可用的策略


对于处在稳定恋爱关系中的人来讲,等待都具有如此巨大的威力,那就更不用说为什么对于想要恋爱的单身人士来讲,等待能被当做一种策略了。


举个例子,假如你是个男人,在酒吧里遇见三个女人。第二天你给她们都发了短信。其中两个很快回复了,而剩下那一个却完全没有回复。前两个女人某种程度上已经通过回复短信来对你有所表示,而另一个女人,由于她完全没有回复,创造出了不确定性,引导你去寻找解释。你会一直好奇,为什么她不回信?发生什么了?我做错什么了吗?第三个女人创造了不确定性,而社会心理学家发现这种不确定性会使人产生很强的吸引力。


还有另外的研究团队开展了这样一项研究,向女性展示一些男性的Facebook首页,并事先告诉她们这些男性已经浏览过了她们的主页,并做出了评价。她们看到的第一组男性对她们的主页做出很高评价,第二组男性对她们的评价一般般,第三组男性则“不确定”应该怎样评价。像预期的一样,相比起对她们评价一般的,女性们更喜欢对她们评价最高的一组男性(互惠原则:大家都喜欢喜欢自己的人。)然而,女性们却最被“不确定”的那一组吸引,并在之后表示自己想“不确定”的男性的时间最多。如果你想着一个人的时候更多,他在你心中的存在感越强,最终你会喜欢上他的可能性就越大。


另一个社会心理学理论——稀缺性原则也能用来解释短信焦虑。基本上,当一件事物更加稀少的时候,我们想要得到的愿望也会增强。如果你发短信的频率较低,某种程度上你就增强了自己的稀缺性,使自己更加有吸引力。


说句题外话,所以塔尼娅到底怎么了?


要记住一件事情,对方不回短信不一定是自己的原因,也许只是对方受到了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。我的一个朋友就事后给我提出了很好的建议。他说:“很多时候你遇到这种情况,你都会一遍遍地想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,说错了什么,但实际上有时候可能就是对方出了一些你意想不到的情况。”


几个月之后我再次见到了塔尼娅。我们在一起度过了很开心的时光,她告诉我她很抱歉那时候没能及时回信,因为那时候她一直在怀疑自己的性取向,想搞清楚自己是不是女同性恋。


对我来说,这真是个出人意料的答案。我们当天一起度过了愉快的夜晚,塔尼娅说这次她要认真对待这份感情了。几天之后我给她发信息询问这件事,我又收到了常见的回应:沉默。


原文链接:
http://nautil.us/issue/33/attraction/shell-text-me-shell-text-me-not?utm_source=frontpage&utm_medium=mview&utm_campaign=shell-text-me-shell-text-me-not


本期责编:张打非 文章推荐 疫情之后,这世界需要马云,还是马斯克? 民国时期的高考题长这样! 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开始申报 全国392所“野鸡大学”被曝光,这些名字简直“以假乱真” 【热点名词】高考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